瓷坊资讯
古朴典雅绞胎瓷艺术发展历程 |
||
作者:dyyjtc 来源:本站 发表时间:2016/8/30 15:33:11 点击:6270 |
||
当阳峪绞胎瓷始于唐朝后期,盛于北宋,以胚胎着彩称著于世,被誉为:“绞胎瓷之乡”的当阳峪更是与景德镇、德化、耀州并称为中国“四大瓷都”。宋靖康之变后,当阳峪瓷器生产中断,绞胎瓷技艺从此失传。如今,北宋的绞胎瓷器存世仅六十余件,多收藏于日本、英国博物馆。
绞胎瓷又称“透花瓷”,在中国陶瓷界享誉很高,是山阳文化的一颗明珠,除了瓷器本身的欣赏收藏价值外,其内涵价值也是其它瓷种所不能替代的。
据历史记载和学者考证,绞胎瓷器的烧造起源于唐,兴盛于北宋,产于焦作当阳峪。北宋时期,当阳峪与当时的江西景德镇、福建德化、陕西耀州并成为中国“四大瓷都”,是宋代北方著名陶瓷生产场地,遗址现存有宋代崇宁四年的《德应候百灵翁之庙记》石碑,上载:“当阳峪时惟当阳工巧,世利瓷器,埏埴者百余家,资养者万余户”,可见当时规模之大。绞胎瓷器,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制瓷技艺的发明与创造,代表着中华陶瓷文化的重要一页。
绞胎瓷器外观古朴典雅,花纹在制胎中预先形成,不饰雕琢,混然天成,成品瓷质轫性强,敲击声音清脆悦耳。绞胎瓷制作工艺极为复杂,工艺流程多,每
道工序要求严格,与其它制瓷方法截然不同,道道生产技艺都反映了古人聪明智慧的结晶,其独特的手工技艺,是现代技术难以替代的,是我国制瓷技术极其宝贵的一项历史遗产。制作中对空气温度、湿度要求相当严格,烧制中的温度火候要求极高,每件作品都有其不同的纹理特色,其纹理结构只有相似没有相同,花纹表现多种多样,表里如一、内外相通、栩栩如生,千器千面,每一件都是绝品,不可复制。 尤其是仿古绞胎瓷罐,羽毛纹绞胎瓷小碗和绞胎瓷瓶,饰件精美,产品独具神韵,釉面光亮,色彩协调,纹理对称,仿制出了北宋当阳峪绞瓷胎的神韵,受到了国家和省市陶瓷专家的高度评价及陶瓷收藏者的青睐。清华大学教授中国陶瓷首席专家叶喆民先生对文献绞胎瓷大加赞赏,在《焦作陶瓷史料之辑》中题词“国宝当阳峪,神奇绞胎瓷”;我国著名考古学者李庚研究员称文献绞胎瓷“宋瓷精韵”、“当阳遗脉”。 绞胎(绞釉)瓷顾名思义是将白、黑或白、褐两种颜色的胎土,相间揉和在一起,拉坯制作成型。由于绞揉的方式不同,胎土上出现的白黑或白褐相间的纹理变化多端,或如木纹、或如鸟羽、或如行云流水,或如朵朵鲜花。再施上一层透明油焙烧,便成了绞胎瓷。所以,绞胎瓷亦称“绞泥瓷”、“搅胎瓷”和“透花瓷”。
绞胎(绞釉)瓷是唐代陶瓷装饰工艺中的一个特殊品种,由于工艺复杂,制作难度大,其产品产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限制。据考古资料分析,河南巩县窑、陕西黄堡窑等烧制绞胎(绞釉)瓷始于唐代中期,衰亡宋末,绝迹于元代.
其釉色有黄釉、白釉、青釉、绿釉、蓝釉、三彩釉等。其中以黄釉居多,三彩釉最少见。唐代黄釉居多,宋代白釉居多.
绞胎(绞釉)瓷釉面稀薄,而且是低温釉,所以,胎釉紧密度较差,釉面都有极为自然的细小蝇翅状翘片和有剥落现象。这种现象唐代绞胎(绞釉)瓷更为明显。 |
||
|
||